2024年5月31日是第37个世界无烟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保护青少年免受烟草危害”,旨在提高公众对吸烟危害的认识,鼓励人们采取积极的健康行为,减少吸烟,甚至最终戒烟。
说到吸烟,大多数人下意识地将其与肺癌挂钩。的确,长期大量的吸烟与肺癌有密切的关系,患肺癌的风险是不吸烟者的10-20倍,尤其是小细胞肺癌、肺鳞癌这两种类型的肺癌。
据统计,我国吸烟人数超过3亿。2018年,我国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为26.6%,其中男性吸烟率为50.5%。然而,却不是每个烟民最终都会得肺癌。同样都是吸烟,为什么有的人得了肺癌,而有的人不得呢?
2022年的四月发表于《自然·遗传学》的一项研究发现,有些吸烟者的DNA似乎“适应了”香烟中的致癌物质,而这有助于避免危险的致癌突变发生。
该文章的研究者称:“我们的数据显示,有些人虽然是重度烟民,但却存活了很久,因为他们的机体有办法抑制突变的积累。这些人应该是拥有很高效的DNA损伤修复系统,或者能够对吸烟过程中进入人体的物质进行解毒。”
可以理解为,这部分烟民因为有这套DNA系统的“盾牌”,使他们免受肺癌的困扰。
吸烟者更容易患癌,这是毋庸置疑的。但从未吸过烟的人群,却也会得肺癌,这是为什么呢?
除去抽烟,各种环境风险因素也是肺癌的“凶手”。研究人员在寻找这些因素时,却发现了新的、具有潜在临床应用价值的启示,主要是检查分子标记、关于驱动肿瘤发展的突变的研究。已有证据显示,“从不吸烟者的肺癌”是一种具有独特分子和遗传特征的疾病。
化学诱变剂是一类对DNA起作用,改变其结构并引起遗传变异的化学物质,烟草的烟气中含有超过60种诱变剂,而肺癌的产生一般是由于诱变剂结合到了DNA上重要的基因,这些基因包括抑癌基因、原癌基因以及参与DNA修复的基因。
如果DNA损伤没有被修复,那么遗传物质就会发生永久性改变,细胞会继续分裂,形成一个克隆——具有相同遗传物质的细胞群体,进而发展成为一个完全型的肿瘤,也就是临床上认定的肿瘤。
因此,肺癌是一个和基因关系密切的疾病,基因的突变最终导致了肺癌的发生。在这些突变的基因中,有一些会像“发动机”那样驱使肺癌的发展。这类基因也被称为“驱动基因”,如EGFR、ALK等。
而赛途检验基因检测就是通过二代基因测序、PCR、免疫组化等技术,通过特定的设备对人群肿瘤细胞内的DNA分子信息进行检测,分析其含有的基因信息,判断并找出其中的“驱动基因”。从而了解是否有基因缺陷,评估在吸烟情况下患上疾病的风险。
吸烟有害健康。尽早戒烟,无论对降低总体的死亡风险,还是癌症死亡风险,都有很明显的效果。除此之外,主动避免吸入“二手烟”“三手烟”也是很重要的预防癌症的环节。
说明:
①本文综合科普中国、南方周末、深圳医院等资料;
②本文仅供健康科普分享,不能代替医院就诊,具体治疗方式请遵医嘱;
③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