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如何吃得健康又安全?

2024-06-28 17:19 黄日金


夏日里,持续高温让人“忧”,却让细菌们异常“欢喜”。


气温高,湿度大,特别适合各种致病微生物繁殖,进而导致食物易腐败,稍有不慎就会让人吃坏肚子。换句话说,此时已进入食源性疾病的高发季节。


什么是食源性疾病?


按照WTO对食源性疾病的定义,食源性疾病指“通过摄食方式进入人体内的各种致病因子引起的通常具有感染或中毒性质的一类疾病”,简单地说,就是通过“吃入”被病原体污染的或者本身就有毒的食物造成的疾病。


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


海鲜隐形刺客——副溶血弧菌

副溶血性弧菌主要污染的食品是海产品,包括多种海洋鱼类、虾、蟹、贝类等。

其表现的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次数不多)、腹痛,主要特点是在脐周部呈阵发性绞痛,腹泻,常呈水样便,有些出现低热。严重者可导致脱水、血压下降,甚至出现休克。


肉蛋奶隐形刺客——沙门氏菌

沙门氏菌主要污染肉蛋奶及其制品。

感染沙门氏菌的病人会出现腹痛、腹泻(黄绿色水样便、有时为脓血或粘液便)并伴有发热的临床表现。

免疫力较弱的人群(比如儿童、老人和孕妇)感染症状较重、会出现寒战、惊厥、抽搐和昏迷等严重的并发症。


高蛋白食品隐形刺客——金黄色葡萄球菌

常见的易被污染的食品为蛋白质含量丰富的食品,如肉及肉制品、蛋及其制品、乳及乳制品、奶油蛋糕等。

金黄色葡萄球菌名字可爱,但却有一个强大的武器——肠毒素,耐热性强,加热至100℃、30分钟不能完全破坏,仍能使人致病。

肠毒素中毒症状常表现为恶心、剧烈呕吐、腹痛等急性肠胃炎症状,病程短,杀伤力强。


谷类隐形刺客——椰酵假单胞菌

谷类发酵制品、变质鲜银耳和变质薯类制品,是容易导致椰酵假单胞菌食物中毒的主要食品。

其表现的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重者为咖啡色样物)、头晕、头痛、腹痛、腹胀、嗜睡,重症者可能出现脑、肝和肾脏病变,也会发生多器官混合病变。平均病死率也在68%~89%之间,个别中毒事件病亡率甚至高达100%,是我国病死率较高的一种微生物性食物中毒。


预防小妙招


国家卫健委建议,预防夏季食源性疾病,最主要是遵循食品安全五个基本原则,即保持清洁、生熟分开、烧熟煮透、保证食品安全温度、使用安全的水和原材料。具体来说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选用新鲜食材,清洗之后及时加工,尽量做到即买即做、即做即食,保持新鲜。加工时要烧熟煮透,比如菜豆、自制豆浆等,一定要煮熟后再食用。



二是妥善储存和处理食品。对于没有用完的食材或剩饭菜,要及时放到冰箱冷藏和冷冻,保证生熟分开,食品之间有一定间隙,避免交叉污染。建议按类别冷藏,上层一般放即食类的熟食、奶,下层放需要热加工的鲜肉、生鱼等。


冰箱低温冷藏虽然可以抑制一些细菌生长,但是有些细菌不怕冷,也不怕冻,比如说单增李斯特菌,所以不建议一次性买很多食品放到冰箱里。另外,从冰箱里拿出的剩饭剩菜,一定要充分加热再食用。



三是不采、不买、不食野生蘑菇,毒蘑菇中毒,最主要原因是有些采食者过于盲目自信,总认为自己采到的是能吃的蘑菇。所以特别提醒大家,一定不要抱有侥幸心理,千万不要采食野生蘑菇。万一出现食物中毒症状,比如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甚至吃了蘑菇之后出现幻觉,一定要立即停止食用这些可疑食品,并尽快进行救治。在家里,可以先采取紧急催吐的自救方法,然后尽快到医院寻求专业救治,避免出现其他更严重问题。


赛途检验®基因检测引领胃肠道健康新时代

食物不耐受IgG检测:精准识别不耐受食物,告别不耐受痛苦,科学指导你的饮食选择。

肠道菌群失衡检测:健康新“黑科技”,失衡即预警,菌群检测知未病,守护肠道健康。

幽门螺杆菌检测(C13):胃的守护者,让幽门螺杆菌无处可逃,为您的胃健康保驾护航。


说明:

本文综合人民网、公卫管理、健康杭州等资料;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分享,不能代替医院就诊,具体治疗方式请遵医嘱;

③ 图片来源于网络。


昵称:
内容:
验证码:
提交评论
评论一下